(網經社訊)在2025年“3·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”前夕,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節(jié)平臺“電訴寶”,攜手“一帶一路”TOP10影響力社會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即將發(fā)起“2025第十四屆網絡消費315調查行動”,并將通過DeepSeek AI大模型全網分析預測頭部電商平臺,包括但不限于淘寶、天貓、京東、拼多多、抖音電商、快手電商、小紅書電商、唯品會、得物、視頻號電商等平臺存在的消費風險、治理舉措。
其中,轉轉作為國內知名的二手交易平臺,其商品質量與平臺治理能力備受關注。對此,網經社通過DeepSeek對其消費風險進行審視與評估。
出品|網經社
撰寫|DeepSeek
配圖 | 網經社圖庫
【摘要】
一、轉轉平臺的現狀
二、轉轉平臺上的假貨問題
三、轉轉平臺的治理措施
四、消費者購物體驗分析
五、轉轉平臺是否值得購買
六、結論
一、轉轉平臺的現狀
網經社數字零售臺(DR.100EC.CN)根據DeepSeek查詢獲悉,轉轉平臺成立于2015年,最初以3C數碼產品交易為主,后逐漸擴展至全品類二手商品交易。近年來,轉轉通過收購找靚機、紅布林等品牌,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份額,成為二手電商領域的頭部企業(yè)之一。
根據公開數據,2023年轉轉平臺的交易規(guī)模持續(xù)增長,尤其是在春節(jié)期間,二手潮奢商品交易量同比增長25%,五線城市增幅更是高達33%。然而,平臺在快速發(fā)展的同時,也面臨著假貨泛濫、消費者投訴激增等問題。
二、轉轉平臺上的假貨問題
1. 奢侈品與數碼產品假貨泛濫
轉轉平臺上存在大量低價奢侈品和數碼產品,這些商品的價格遠低于市場價,明顯為假貨。例如,平臺上銷售的“百達翡麗”手表僅售230元,“SKII神仙水”套裝180元,這些價格與正品相差甚遠,顯然是假冒偽劣商品。此外,數碼產品如手機、耳機等也存在大量假貨。有消費者在轉轉平臺購買蘋果耳機后,發(fā)現無法呼喚Siri,且序列號顯示為“已更換產品”,最終被官方鑒定為假貨。
2. 虛假宣傳與貨不對板
許多賣家通過虛假圖片和描述吸引消費者,但實際發(fā)貨的商品與描述嚴重不符。例如,有消費者購買“vivox21手機”,收到的卻是紅米模型機。此外,部分賣家在商品描述中隱瞞質量問題,甚至故意夸大商品性能,導致消費者收到貨后大失所望。
3. 質檢報告造假
轉轉平臺提供官方驗機服務,旨在通過專業(yè)檢測確保商品質量。然而,部分消費者反映,購買時的質檢報告顯示商品無問題,寄賣時卻被告知商品存在維修痕跡或更換非原裝部件。這種質檢報告造假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對平臺的信任。
4. 假貨問題的根源
轉轉平臺假貨問題的根源在于平臺監(jiān)管機制的不完善和賣家資質的審核缺失。許多賣家并非個人閑置物品交易,而是以二手名義銷售假冒偽劣產品,這些賣家在平臺上進行多次交易,實際上是需要辦理注冊登記的經營者,但平臺未履行資質審核義務。此外,平臺對違規(guī)商品的審核機制存在漏洞,導致大量假冒商品在平臺上流通。
三、轉轉平臺的治理措施
1. 官方驗機服務
轉轉平臺推出了官方驗機服務,旨在通過專業(yè)檢測確保二手商品的質量,尤其是針對二手手機、筆記本電腦等高價值商品。驗機服務包括外觀檢測、功能測試、硬件檢查等環(huán)節(jié),并生成詳細的質檢報告供消費者參考。這一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交易的透明度和信任度,尤其是對缺乏專業(yè)知識的消費者而言,驗機服務提供了額外的保障。
然而,用戶反饋顯示,驗機服務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備受質疑。有消費者反映,驗機報告與實際商品狀況不符,例如標注為“99新”的手機實際存在維修痕跡或功能缺陷。此外,部分用戶懷疑平臺在驗機過程中故意壓低商品估值,以降低回收成本,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用戶對平臺的信任。
2. 投訴處理機制
轉轉平臺設有投訴處理機制,用戶可以通過客服渠道或第三方投訴平臺(如“電訴寶”)反映問題。平臺承諾在24至48小時內響應投訴,并盡力解決用戶問題。
然而,實際投訴處理效果并不理想。許多用戶反映,投訴處理周期長、解決率低,且平臺在處理糾紛時往往偏袒賣家。例如,有用戶在退貨時被扣除高額折舊費,盡管商品問題由賣家責任引起,平臺卻未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。此外,部分用戶在投訴過程中遭遇客服態(tài)度惡劣、推諉責任等問題,進一步加劇了用戶的不滿。
3. 監(jiān)管與處罰力度不足
盡管轉轉平臺對售假行為有明確的處罰規(guī)定,但實際執(zhí)行力度較弱。許多售假賣家僅被封號,仍可通過其他賬號繼續(xù)售假,平臺缺乏有效的長效治理機制。此外,平臺對違規(guī)商品的審核機制也存在漏洞。例如,有報道指出,轉轉平臺上仍存在大量違禁商品(如香煙、盜版視頻等),這些商品通過隱晦關鍵詞和外部交易規(guī)避平臺審核。
4. 技術手段的應用
轉轉平臺嘗試利用技術手段提升治理效率,例如通過AI技術進行商品圖片識別和風險控制。然而,這些技術手段的實際效果有限,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假貨和違規(guī)商品問題。
四、消費者購物體驗分析
1. 正面體驗
部分消費者對轉轉平臺的官方驗機服務和低價商品表示滿意。尤其是在購買二手數碼產品時,驗機服務為用戶提供了額外的保障,降低了購買風險。此外,平臺上的商品價格普遍較低,吸引了大量預算有限的消費者。
2. 負面體驗
然而,更多消費者反映在平臺上遭遇假貨、虛假宣傳和售后問題。例如,有消費者購買到假貨后,平臺以“簽收未驗貨”為由拒絕全額退款,導致消費者承擔損失。此外,部分用戶在退貨時被扣除高額折舊費,盡管商品問題由賣家責任引起,平臺卻未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。
3. 消費者維權困難
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面臨舉證難、處理周期長等問題。許多用戶表示,平臺客服響應慢,投訴解決率低,導致購物體驗大打折扣。此外,部分用戶在投訴過程中遭遇客服態(tài)度惡劣、推諉責任等問題,進一步加劇了用戶的不滿。
五、轉轉平臺是否值得購買
1. 優(yōu)勢
價格優(yōu)勢:轉轉平臺上的二手商品價格普遍較低,適合預算有限的消費者。
品類豐富:平臺提供全品類二手商品,包括數碼產品、家電、服裝等,滿足多樣化需求。
驗機服務:官方驗機服務為部分高價值商品提供了額外的質量保障。
2. 劣勢
假貨風險高:平臺上假貨泛濫,消費者需謹慎選擇商品和賣家。
售后保障不足:平臺的售后服務和投訴處理機制有待完善,用戶維權困難。
驗機服務爭議:驗機報告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備受質疑,部分用戶懷疑平臺故意壓低商品估值。
3. 改進建議
加強驗機服務透明度:平臺應公開驗機標準和流程,確保質檢報告的公正性和準確性。
優(yōu)化投訴處理機制:提高投訴響應速度和解決率,建立用戶反饋跟蹤系統(tǒng)。
加大假貨治理力度:通過技術手段和人工審核相結合,嚴厲打擊售假行為。
提升售后服務水平:完善退換貨政策,減少用戶維權成本。
六、結論
轉轉平臺作為國內領先的二手交易平臺,在價格和品類方面具有一定優(yōu)勢,但假貨問題和售后保障不足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。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,在平臺上購物需謹慎選擇商品和賣家,盡量通過官方驗機服務降低風險。未來,轉轉平臺需加強假貨治理和售后服務,提升消費者信任度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綜上所述,轉轉平臺是否值得購買,取決于消費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商品質量的期望。對于追求性價比且具備一定鑒別能力的消費者,轉轉平臺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;但對于注重購物體驗和售后保障的消費者,建議選擇更可靠的購物渠道。
據悉,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“電訴寶”(315.100EC.CN)運行13年來,與全國近千家網絡消費平臺建立對接,全面覆蓋拼多多、抖音、京東、淘寶、天貓、小紅書、蘇寧易購、唯品會、紅布林、途虎養(yǎng)車、蘑菇街、網易嚴選、叮咚買菜、孩子王、小米商城、中免日上、速賣通、洋碼頭、飛豬、去哪兒、美團、BOSS直聘等平臺。影響1億+網絡消費用戶,新系統(tǒng)實現一鍵投訴、24h在線、自助維權、同步直達、實時處理、進度查詢、評價體系、法律求助、大數據分析等諸多功能。